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减灾,为灾后重建献计献策,6月30日,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在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楼报告厅举行第一场“5.12汶川大地震”科技减灾学术报告会,会议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赴四川灾区重建专家组特邀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聂建国教授作“5.12汶川地震灾害及其启示”的特邀报告。来自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台州、金华、衢州、丽水、舟山、义乌、绍兴等地市分管和从事城乡规划、工程建设,以及抗震减灾工作的领导与专家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会议开始之前,全体起立,为“5.12汶川大地震”的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会上,聂建国教授作的题为“5.12汶川地震灾害及其启示——结构体系与构造对结构抗震至关重要”专题报告中指出:“汶川大地震震害再次表明,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科技减灾是有所作为的,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是保证结构抗震能力的前提,要加强和健全对结构设计方案的审核制度,要重视结构全寿命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基础设施建设要科学选置、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正常使用、正常维护、加强管理。要有合理的规划期、论证期、设计期、建设期。”
今后一段时间内,“5.12汶川大地震”科技减灾系列活动将围绕建筑结构震害统计与分析、建筑抗震技术标准、建筑物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采用学术报告会、学术沙龙、科学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卢 丹)